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是胃镜检查下的一种胃部疾病诊断,指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且伴有局部黏膜破损,但未累及腺体萎缩。简单来说,就是胃黏膜“受伤发炎”且表面有“小伤口”。
这类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饮酒、辛辣饮食或精神压力大有关。炎症会刺激胃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严重时黏膜表层破损形成糜烂,但胃腺体结构仍保持正常。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反酸,进食后加重,部分人可能无明显症状。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伴有点状或片状糜烂灶,病理检查可排除癌变风险。
治疗以去除病因、保护胃黏膜为主,如根除幽门螺杆菌、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配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需定期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