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军副主任医师
擅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处理、小儿血液透析、危重症病人及中毒病人血液净化。

TA的贡献
42
视频
0
文章
0
语音

小孩肾病综合征严重吗

2021/2/8 21:28      483


视频内容

小儿肾病综合征严不严重与患者原发病病理类型相关。大部分患儿是微小病变型,对激素治疗比较敏感,经过治疗以后肾病综合征得到缓解甚至治愈;但有一部分患儿病理类型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或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较难治,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加上激素治疗,感染的并发症比较多,属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才能得到缓解。

相关视频

怎样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早期防治

       首先,健康人群预防慢性肾脏病,主张进行正确、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心态平和;其次,高危人群,即:曾经患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防治慢性肾脏病,主张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同时改变生活方式;再者,慢性肾脏病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变生活方式外,主张纠正加重慢性肾衰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心衰、感染、药物、贫血、肾后梗阻等,纠正上述可逆因素可延缓肾脏病进展。

 23414  2020/5/10

哪些人更容易得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包括: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等曾患过慢性肾脏病者;曾经患过急性肾小球肾炎或者急性肾衰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肥胖等高危因素者;长期口服药物或中药、食用某些补品等人群;老年人或体弱多病的人群;生活或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染料或者化学溶剂等人群。若属于上述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检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16209  2020/5/10

肾脏病病人逐年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肾脏病高发的原因如下: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增多,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也在同步增加;其次,生活的方式改变,如:精神压力增大、抽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可引起代谢性疾病,而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尿酸增高以及肥胖等,都是引起肾脏病的高危因素;第三,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感染性疾病较多,如:肝炎、艾滋病、梅毒或寄生虫疾病等亦可造成肾脏损伤;第四,长期口服某种药物,尤其是肾毒性药物者;第五,长期受到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大气环境污染者。

 21500  2020/5/10

慢性肾脏病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疾病从患病到就诊的持续时间≥3个月,其中,肾脏疾病包括:肾功能减退,即: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或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但合并有尿液或血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以及肾脏病理损伤等肾脏功能受损的表现。举例如下:肾功能减退或蛋白尿持续3个月以上,或肾囊肿、肾结石持续3个月以上,都可认为是慢性肾脏病。因此,慢性肾脏病的诊断范围较广,当血尿、蛋白尿、影像学检查异常、病理损伤甚至肾功能改变等持续时间≥3个月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19856  2020/5/10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同的病因基础;其次,随着肾脏病的进展,肾脏病所特有的某些症状可以加重或引起心血管疾病,如:水钠潴留、心衰、贫血、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炎症反应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也会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总体来讲,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所特有的病理改变,可正确判断其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

 14948  2020/5/10

如何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

       若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时,即可从临床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金标准是肾活检,也就是肾脏病理检查。其病理改变可出现: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心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以及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因此,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要从临床和病理两个方面入手。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及时检测: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甚至肾活检,以明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情况及预后。

 15035  2020/5/3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不会影响怀孕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以怀孕,但怀孕本身会加重肾脏负担,促进肾脏疾病进展,若出现如下几种情况,则不建议怀孕:第一,慢性肾小球肾炎CKD分期在3-5期之间,即: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分钟者;第二,临床上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者;第三,病理类型比较凶险时;第四,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克者。因此,总体来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以怀孕,但是,怀孕是否会影响其肾脏功能,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13381  2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