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全称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一种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乙肝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对热、低温、干燥以及紫外线都有一定的耐受性。这种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专门攻击肝脏细胞,在肝细胞内“安营扎寨”,大量复制繁殖。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到被感染的肝细胞,并对其进行攻击,试图清除病毒。然而,这种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肝细胞造成损伤,进而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
乙肝在临床上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感染了乙肝病毒,这种情况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这三种途径传播。比如,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与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乙肝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的传播。
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