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富在线
什么是脾疳
2025-02-21 05:42 阅读 283

杨瑞平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脾疳是中医病症名,一般指因喂养不当、脾胃受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营养吸收,使小儿出现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腹部胀满、精神萎靡等一系列营养不良表现的病症。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有限,脾疳较为常见。如今,虽然整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喂养不合理的儿童中仍可能出现。造成脾疳的原因多与家长喂养方式有关,比如过度喂养、过早添加辅食、食物种类单一等,都可能损伤孩子的脾胃功能。脾胃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脏腑,一旦受损,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难以被身体吸收利用,孩子就会逐渐表现出各种症状。

症状上,除了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这些明显的外在表现,孩子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挑食、厌食等情况,严重的还会伴有腹胀、腹痛、大便不调,如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部分患儿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烦躁哭闹,睡眠也不安稳。

治疗上,中医多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儿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帮助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配合小儿推拿,如补脾经、揉板门、捏脊等手法,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帮助增强脾胃功能。在饮食方面,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可适当增加山药、小米、南瓜等健脾食物的摄入。

脾疳是一种因脾胃功能受损导致的小儿营养不良病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科学喂养,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推拿、饮食等多方面进行调理,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医生最新作品

  什么是脾疳 阅读 284
  木瓜牛奶可以丰胸吗 阅读 288
  红斑狼疮能治愈吗 阅读 250
  为什么艾灸后经血发黑 阅读 263
  为什么大便上有白色分泌物 阅读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