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主要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治疗患者、健康宣教等方面展开。
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对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加强对疫区鼠类等宿主动物的监测与防控,如采用捕鼠夹、鼠药等方式灭鼠,减少病毒传播源头。
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在疫区做好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杂物,消除鼠类栖息场所。在野外作业或进入疫区时,穿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被鼠类咬伤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对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和环境,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如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按免疫程序接种,能有效提高人群免疫力。对于高危人群,如从事野外工作、农业劳动等人员,更应加强疫苗接种。
4、治疗患者:患者需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遵医嘱进行液体疗法,根据患者的失水程度补充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发热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解热镇痛药;出现低血压休克时,遵医嘱应用多巴胺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有出血倾向者,可遵医嘱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5、健康宣教:在疫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症状及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防治流行性出血热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从源头防控到易感人群保护,再到患者的规范治疗与公众教育,以降低发病率,减轻疾病危害,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