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一般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它涵盖多种类型,对心脏功能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可能无症状,重者则会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成因较为复杂。生理因素方面,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等,都可能引发短暂的心律失常。疾病因素中,各类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电生理活动。此外,内分泌失调、电解质紊乱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毫无察觉,仅在体检时发现。常见症状包括心悸,即自觉心跳异常,可能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还可能伴有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它能直观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动态心电图监测则可长时间连续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捕捉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
在治疗上,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来恢复正常心律。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遵医嘱使用硫酸阿托品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率。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可采用手术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传导通路,从而根治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则适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维持正常心率。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病症,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保障心脏健康和身体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