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豪  主治医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整形外科

0 0 31 0
视频 音频 文章 问答

低温烫伤起水泡怎么办

2025/5/16 17:56     阅读:2

低温烫伤后起水泡,可能是长时间接触热水袋、暖宝宝等低温热源、皮肤敏感脆弱、血液循环不良、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热源温度不稳定等。可以通过冷敷降温、保护水泡、消毒处理、引流疱液、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1、冷敷降温:长时间接触低温热源,热量持续作用导致皮肤组织损伤起水泡。应立即将烫伤部位浸入冷水中,或用凉毛巾冷敷,通过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减少热量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缓解疼痛和肿胀。

2、保护水泡:皮肤敏感脆弱者更易在低温烫伤后起水泡。要避免摩擦水泡,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对水泡的刺激。若水泡未破,可遵医嘱外用红霉素软膏、甲硝唑氯己定软膏等,保护创面。

3、消毒处理:血液循环不良时,局部皮肤对热量的调节能力下降,易引发低温烫伤起水泡。可以用碘伏溶液轻柔地清洁水泡周围皮肤,减少细菌滋生。若消毒后出现红肿加重等情况,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治疗。

4、引流疱液:局部神经功能障碍使皮肤对温度感知不敏感,长时间接触低温热源导致起水泡。若水泡较大影响生活,不要自行挑破,应及时就医,在无菌操作下,医生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之后可遵医嘱涂抹紫花烧伤软膏、京万红软膏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5、药物治疗:热源温度不稳定,局部皮肤反复受到热量刺激而受伤起水泡。建议先观察水泡变化,若症状加重,需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或进行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植皮术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

低温烫伤起水泡后,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