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疾病,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药物选择需根据癫痫类型、发作频率、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综合判断,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调整或停药。
一、传统抗癫痫药:经典但需监测副作用
1、苯妥英钠:适用于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但可能引发牙龈增生、骨质疏松,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血药浓度和骨密度。
2、卡马西平:对部分性发作(如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效果显著,但可能诱发皮疹、低钠血症,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
3、丙戊酸钠:广谱抗癫痫药,对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均有效,但可能损害肝功能,孕妇禁用(致畸风险高)。
二、新型抗癫痫药:副作用相对较少
1、左乙拉西坦:适用于成人及儿童部分性发作,副作用多为轻度嗜睡、易怒,对认知功能影响小。
2、拉莫三嗪:对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均有效,引发皮疹的风险较低,但需缓慢加量以减少过敏反应。
3、托吡酯:可单独或联合治疗难治性癫痫,但可能影响食欲、导致体重下降,需关注代谢变化。
三、特殊人群用药调整
儿童需优先选择对认知发育影响小的药物(如奥卡西平);孕妇需避免丙戊酸钠,改用拉莫三嗪或左乙拉西坦;老年人需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预防跌倒风险。
癫痫用药需长期规范管理,即使发作控制后也需坚持服药2-5年,逐步减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药物控制不佳,可考虑手术或神经调控治疗,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