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0 0 1793 18
视频 音频 文章 问答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2025/2/17 17:45     阅读:240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通常在产后6周内发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质量,是产后较为常见且需要高度重视的心理问题。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1、内分泌因素:女性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这种激素波动会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失衡,而血清素和多巴胺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其水平的改变可能导致产妇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

2、生理因素:分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产后身体的疼痛不适以及睡眠不足等,都会使产妇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削弱其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3、心理社会因素:产后角色的突然转变,产妇需承担照顾新生儿的重任,生活节奏被打乱,部分产妇可能因担心无法胜任母亲角色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4:家庭支持系统不完善:如夫妻关系不和谐、家人对产妇关注不足等,也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

对于可能面临产后抑郁症风险的产妇,注意以下事项:

1、保证充足休息:家人协助照顾新生儿,确保产妇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缓解身体疲劳,改善情绪。

2、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色氨酸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香蕉、坚果,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情绪。

3、适度运动:产后一周可进行简单康复操,两周后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分泌内啡肽,改善情绪。

4、心理调节:产妇需正确认识产后情绪变化,家人给予关心陪伴,发现情绪低落等症状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5、专业治疗:确诊产后抑郁症后,可通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