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原因一般包括不良用眼习惯、年龄增长、环境因素、全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不良用眼习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阅读时环境光线不佳等,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引发干眼症。改善用眼习惯是首要措施,减少连续用眼时间,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20秒,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和光线环境,避免在干燥、大风环境下用眼。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缓解眼干症状。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泪腺功能逐渐衰退,泪液分泌减少,中老年人易患干眼症。除了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外,可佩戴硅胶眼罩或湿房镜,减少泪液蒸发,也可遵医嘱使用环孢素滴眼液,调节眼部免疫,改善泪液分泌功能。日常注意眼部保湿,可适当热敷,促进泪腺分泌。
3、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高温或有空调、暖气的环境中,泪液蒸发过快,易诱发干眼症。改善环境是关键,可使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至40%-60%,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如需久处,可在座位附近放置加湿器。症状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卡波姆眼用凝胶等黏稠度较高的人工泪液,延长保湿时间。
4、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会影响泪腺功能或破坏泪液分泌机制,导致干眼症。治疗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干燥综合征患者使用羟氯喹片等药物调节免疫,同时针对干眼症使用人工泪液,严重者可进行泪小点栓塞术,通过植入泪小点栓子,减少泪液排出,增加眼表湿润度。
5、药物副作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抑制泪液分泌,引发干眼症。若因药物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更换对泪液分泌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减轻眼部炎症,但需注意使用时间和频率,避免不良反应。
干眼症会影响生活质量,若出现眼干、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保护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