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检查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仅在穿刺局部注射麻醉药时感到轻微刺痛,穿刺过程中疼痛感类似静脉采血,术后可能持续数小时的隐痛或酸胀感。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可耐受检查。
一、操作流程
骨髓穿刺通常选择髂后上棘(臀部上方)或髂前上棘(髋部前方)为穿刺点,患者需侧卧或俯卧位。医生会先消毒皮肤、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1%浓度)进行浸润麻醉,待麻醉生效后,用骨髓穿刺针垂直刺入骨髓腔,抽取0.2-2毫升骨髓液。全程操作约10-15分钟。
二、疼痛来源
1、麻醉阶段:麻醉针刺入皮肤时可能引起短暂刺痛,类似肌肉注射。
2、穿刺阶段:由于骨髓腔内无神经末梢,穿刺针进入骨髓腔时通常无明显疼痛,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紧张或体位不适感到酸胀。
3、术后阶段:穿刺部位可能出现24-48小时隐痛,按压或活动时加重,可通过局部冰敷缓解。
三、疼痛管理措施
1、操作前: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缓解焦虑情绪。
2、操作中:麻醉充分后,患者可深呼吸放松,避免突然移动身体。
3、操作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止血,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四、骨髓穿刺后的日常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护理:保持穿刺点干燥清洁,3天内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需立即就医。
2、活动限制:术后24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3、饮食建议:无需特殊忌口,但需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促进伤口愈合。
4、心理调适:骨髓穿刺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检查本身不会加重病情,患者无需过度担忧。
骨髓穿刺是安全、必要的诊断手段,疼痛程度远低于患者想象。患者需信任医生操作,积极配合检查,术后遵医嘱护理即可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