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一种因耳内碳酸钙结晶脱落并移位至半规管,引发短暂性眩晕的疾病。典型表现是头部位置改变时突发天旋地转感,通常持续数秒至1分钟,多与内耳微循环障碍、头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耳石松动有关。
内耳半规管是维持平衡的关键结构,其内充满淋巴液,耳石正常情况下附着于椭圆囊斑。当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后,头部运动会使耳石在淋巴液中移动,刺激毛细胞产生错误的位置信号,引发大脑对空间定位的混乱,从而产生剧烈眩晕。患者常在翻身、起床或低头时发作,伴恶心、呕吐,但无听力下降或耳鸣,眩晕停止后可能残留轻度漂浮感。
患者日常应该避免快速转头或弯腰动作,起床时可以先侧身,再缓慢坐起。同时保证每日钙摄入量,成人应在800-1000mg,以预防骨质疏松。如果眩晕频繁发作,可佩戴颈托限制颈部活动范围。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头痛、肢体无力,需及时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及头颅MRI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耳石症虽症状剧烈但预后良好,科学防护与及时复位是关键。重视眩晕发作规律,可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守护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