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比如感染、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耳部结构异常、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等。
1、感染:细菌或病毒通过外耳道、咽鼓管或血行途径侵入中耳,引发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游泳时污水入耳或耳部外伤后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2、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阻碍中耳通气与引流,形成中耳负压环境。鼻腔分泌物中的病原体易逆行至中耳,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因咽鼓管短平直更易受累。
3、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免疫系统,引发咽鼓管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这种病理改变不仅阻塞中耳通气,还可直接导致中耳黏膜过敏反应,形成渗出性中耳炎,常见于过敏性鼻炎患者。
4、耳部结构异常: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咽口、腭裂患者咽鼓管肌肉功能障碍、鼓膜穿孔等解剖异常,均可破坏中耳正常通气机制。这些结构缺陷使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引发黏膜静脉扩张和渗出液积聚。
5、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可损伤呼吸道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同时抑制局部免疫应答。吸烟者中耳炎发病率较非吸烟者高2-3倍,儿童暴露于二手烟环境时,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增加。
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或耳流脓等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耳内镜检查和纯音测听评估。儿童患者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哭闹、抓耳等非典型表现,避免延误诊治导致鼓膜穿孔或颅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