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平

中医治疗焦虑症方法有哪些

焦虑症常因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痰热扰心、肝郁气滞等,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食疗、情志疗法、中药内服等。1.针灸:心脾两虚所致,针灸心俞、脾俞、神门等穴位。心俞补心安神,脾俞健脾益气,神门宁心安神,针刺可补益心脾,改善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使心神安宁,缓解焦虑状态。2.推拿:心虚胆怯引发,推拿胆俞、神门、内关等穴位。胆俞壮胆气,神门宁心安神,内关理气止痛,通过推拿增强胆气,安定心神,减轻惊恐不安、易惊易醒等因心虚胆怯导致的焦虑表现。3.食疗:阴虚火旺者,可食百合、银耳羹。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滋阴润肺,有助于滋养心阴,改善心烦、失眠、潮热等缓解焦虑症中的阴虚火旺之象。4.情志疗法:痰热扰心者,可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情志干预。引导患者宣泄情绪,听舒缓音乐,转移注意力,化解痰热内扰导致的心烦意乱、焦虑不安,使心境趋于平和。5.中药内服:肝郁气滞者,可遵医嘱服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逍遥丸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柴胡疏肝散理气疏肝,能疏解肝郁,改善因情绪不畅引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调节情志。中医治疗焦虑症需针对不同病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促进身心恢复健康与平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厌食症怎么治

厌食症常因心理压力、过度追求完美身材、内分泌失调、家庭环境影响、错误减肥观念等,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营养支持、药物辅助、家庭关怀、纠正观念等。1.心理治疗:心理压力致厌食症,心理治疗是关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正确认识食物与身体形象,改变对体重的过度关注,缓解内心焦虑,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态度。2.营养支持:因过度追求完美身材,营养支持很重要。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从少量多餐开始,如先给予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慢慢增加摄入量,改善身体营养状况。3.药物辅助:内分泌失调引起,药物辅助有作用。例如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多潘立酮片等改善情绪,增强食欲,缓解因心理因素导致的食欲抑制。4.家庭关怀:家庭环境影响引发的,家庭关怀不可少。家人给予情感支持,营造轻松用餐氛围,避免对患者体重和饮食过度批评指责,鼓励其积极面对饮食问题,促进康复。5.纠正观念:错误减肥观念导致的,要纠正观念。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明白合理饮食与健康体重的关系,摒弃极端减肥思想,树立正确的饮食和健康观念。厌食症的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多管齐下,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状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幼儿厌食期有几个阶段

幼儿厌食期通常可分为两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分别是4-6个月、18个月-2岁期间。第一个阶段一般出现在4-6个月。此时,随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其对营养的需求逐渐增加,单纯的母乳或配方奶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开始对辅食产生兴趣并尝试接受。然而,由于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新食物的适应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对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减少,对辅食也存在接受不良的情况,表现出厌食倾向。例如,可能会将喂入口中的辅食吐出,或者对奶瓶、乳头的吸吮变得不那么积极。第二个阶段多在18个月-2岁期间。这个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常常会因为玩耍等活动而忽略进食。他们可能会抗拒坐在餐椅上吃饭,对食物的种类和口感也变得挑剔,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食物,而对一些营养丰富但口感一般的食物表现出厌食。比如,有的幼儿会只吃某几种水果或零食,而对主食、蔬菜等正餐食物拒绝食用。幼儿厌食期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也需要家长合理应对。在厌食期,家长应保持耐心,不要强迫幼儿进食,可尝试多样化的食物搭配,提供丰富的食物种类和有趣的餐具,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生长发育情况等,若厌食情况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应及时咨询医生,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确保幼儿健康成长。了解幼儿厌食期的阶段特点,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应对,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厌食怎么提高食欲

厌食时可通过优化饮食环境、变换食物种类、控制进餐时间、适度运动锻炼、调节心理情绪来提高食欲。1.优化饮食环境:打造舒适、整洁且安静的就餐场所,可摆放些绿植或播放轻柔音乐。柔和的光线与温馨氛围能放松身心,减少外界干扰,让人更专注于食物,如在家中餐厅布置淡雅桌布、鲜花,提升就餐愉悦感而增进食欲。2.变换食物种类:尝试丰富食谱,增加食物多样性。引入新颖食材与烹饪方式,像用水果制作色彩鲜艳的沙拉,或把蔬菜与肉类搭配创新菜肴。新口味和口感能刺激味蕾,例如将紫薯做成紫薯饼,给厌食者带来全新饮食体验,激发食欲。3.控制进餐时间:设定规律的进餐时间并严格遵守,比如早餐7-8点,午餐12-13点,晚餐6-7。定时进餐可使身体生物钟适应,促进胃肠蠕动与消化液分泌。长时间不规律进餐会致胃肠功能紊乱,规律后可改善食欲。4.适度运动锻炼:每日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等。运动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功能,使身体产生饥饿感。比如晚餐前半小时散步20分钟,回来后往往会感觉胃口大开,有助于提高食欲。5.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阅读、聊天、冥想等方式放松。情绪低落时食欲易受抑制,积极心态能刺激大脑分泌食欲相关激素。例如工作压力大时冥想15分钟,舒缓情绪从而改善食欲。面对厌食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提升食欲,改善饮食状况,让身体更好地获取营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厌食症的初期症状

厌食症初期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对食物挑剔、情绪波动、过度关注体型等症状。1.食欲减退:原本正常的食欲明显降低,对各类食物都缺乏兴趣,即使面对以往喜爱的美食,也只是浅尝辄止,进食量大幅减少,甚至会出现看到食物就产生厌烦感,没有进食的欲望和冲动。2.体重下降:由于食物摄入不足,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体重逐渐下降。初期可能不太明显,但持续一段时间后,体重秤上的数字会缓慢递减,身体开始变得消瘦,体态也逐渐发生变化。3.对食物挑剔:开始对食物的种类、质地、口味等变得极为苛刻。例如,只吃特定的几种蔬菜,对肉类一概拒绝;或者不能接受稍微油腻一点的食物,对食物的烹饪方式也有诸多要求,稍有不符就拒绝进食。4.情绪波动:常伴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容易焦虑、烦躁、抑郁。可能因为一顿饭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食就陷入低落情绪,或者因为体重的轻微变化而产生过度的担忧和不安,情绪变化较为频繁且难以自我控制。5.过度关注体型:总是不停地审视自己的身体,觉得自己不够瘦,即使已经体重正常甚至偏瘦,仍然认为自己肥胖。频繁地照镜子,对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腹部、大腿等过度在意,时刻担心体重增加。厌食症初期的这些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察觉并调整心态与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小儿厌食怎么办

小儿厌食与零食过量、喂养不当、脾胃虚弱、缺乏微量元素、疾病影响等有关。可以选择零食控制、喂养优化、脾胃调养、元素补充、疾病治疗等方法。1.零食控制:因零食过量导致,减少各类零食供应。只在特定时段给予少量健康零食如水果干,让孩子在正餐时产生饥饿感,从而增加进食欲望。2.喂养优化:喂养不当引发的,制定规律进餐时间表。每次进餐时间固定,食物种类多样化且注重营养搭配,避免强迫进食,逐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3.脾胃调养:脾胃虚弱所致,可遵医嘱服用小儿健胃消食片、参苓白术散等,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升孩子食欲,使其愿意主动进食。4.元素补充: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先进行微量元素检测,遵医嘱针对性补充,若缺锌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缺赖氨酸可补充赖氨酸维B12颗粒,改善因营养缺乏引起的厌食。5.疾病治疗:疾病影响引起的,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患有胃肠疾病,需遵循医嘱用药,待疾病康复后,食欲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小儿厌食原因众多,家长应仔细排查并采用合适方法,助力孩子恢复正常饮食,健康成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贪食症挂哪个科

贪食症通常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一般可挂精神心理科或心理科,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也能提供相关诊疗,具体需结合医院科室设置及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或心理科是比较对口的科室,因为神经性贪食症属于进食障碍,其根源往往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患者可能存在情绪问题、压力应对不良、对自身形象过度苛求等心理状况,进而引发了这种异常的进食行为。在这些科室,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能够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如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然后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采用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改变不良的进食习惯。神经内科有时候也可以参与诊治,是考虑到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欲调节、进食控制等环节,医生可以排查是否存在这方面的器质性病变,辅助进行准确诊断。怀疑患有神经性贪食症时,要及时前往合适的科室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状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贪食症和暴食症的区别

通常贪食症和暴食症都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及之后的补偿行为为主要特征,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它的核心表现就是暴食行为,患者常常会在短时间内吃下大量食物,食量远远超出正常饱腹感需求,而且这种暴食情况会频繁发作,自己却很难控制住进食的冲动,仿佛失去了对进食量的把控能力。而在暴食之后,出于防止体重增加的目的,患者往往会采取一些补偿行为,比如自行催吐,用手指刺激咽喉促使食物吐出,或者滥用泻药,期望通过腹泻把吃进去的食物排出体外。还有过度运动等方式,试图抵消掉暴食摄入的热量。长期的神经性贪食症容易引发诸多健康问题,如频繁催吐会损伤食管、牙齿,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电解质失衡等情况,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使其陷入焦虑、自责、自卑等负面情绪中,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交。在治疗方面,通常需要精神心理科医生进行专业干预,采用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进食模式,调整心理状态,逐步恢复健康。神经性贪食症不容忽视,若发现相关症状,要尽早寻求专业帮助,争取早日康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贪食症如何自愈

贪食症通常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的原因一般有心理压力大、自我认知偏差、家庭环境不良、情绪调节障碍、社会文化影响等。治疗方法一般有心理治疗、规律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管理、亲友支持等。1、心理治疗:因心理压力大等引发神经性贪食症,心理治疗很关键。如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引导患者认识到不合理的饮食观念及行为,改变对体型、体重的错误认知,从而纠正贪食行为。还有人际关系疗法,帮助患者改善人际相处模式,缓解因人际关系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减少借暴食来缓解情绪的情况。2、规律饮食:自我认知偏差使得患者饮食无规律,常陷入暴食。建立规律的饮食模式,定时定量进餐,比如一日三餐固定时间,每餐适量进食,能帮助身体和大脑适应正常的饮食节奏,重新找回对进食的正常控制感,避免无节制的暴食发作。3、适度运动:情绪调节障碍导致患者可能用暴食来宣泄情绪,而适度运动是很好的替代方式。如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既能消耗热量,又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让人愉悦的物质,改善情绪状态,减少靠食物来获得满足感的需求,进而助力克服贪食问题。4、情绪管理:家庭环境不良等因素易造成情绪波动,进而引发贪食。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比如通过深呼吸放松、写日记倾诉等,让自己更好地应对不良情绪,不再以暴食作为情绪出口,有助于控制贪食行为。5、亲友支持:受社会文化影响,患者内心压力大时缺乏依靠。亲友给予关心、理解与陪伴,鼓励健康生活方式,监督饮食行为,营造积极氛围,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辅助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需综合多方面努力,积极应对才能逐步实现自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


杨瑞平

贪食症有什么表现

贪食症通常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一般有反复发作暴食、进食失控、补偿行为、过度关注体重、情绪问题等表现。1、反复发作暴食:患者会周期性地出现暴食情况,常常在短时间内,比如不到两小时,就吃下大量食物,食量远超正常一顿饭该有的量,而且这种暴食发作较为频繁,可能一周内会出现多次。2、进食失控:在进食过程中,仿佛失去了对进食量的把控,即便已经有了明显的饱腹感,可还是抑制不住继续进食的冲动,心里想着吃,根本停不下来,无法如健康状态时那样自主控制进食行为。3、补偿行为:为避免因暴食导致体重增加,患者在暴食后往往会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常见的有催吐,用手指刺激咽喉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或者滥用泻药,通过腹泻来排出体内多余的食物,还有过度运动,试图消耗掉暴食摄入的过多热量。4、过度关注体重:对自己的体重和身材极为在意,会频繁地称重、照镜子,时刻担心体重上升,只要体重稍有增加就会陷入极度的焦虑、担忧之中,将体重变化看得过重,生活重心常围绕着体重维持和身材保持。5、情绪问题:常常伴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暴食前可能因压力等因素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暴食后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懊悔、内疚当中,情绪波动较大,且很难通过自身调节快速恢复平稳。神经性贪食症的这些表现较为典型,若发现有相关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