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新
糖尿病患者手麻到底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患者手麻多是血糖长期失控引发的并发症,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叠加导致,具体原因如下: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是最主要原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手部神经纤维,先从指尖开始发麻,逐渐蔓延成“手套样”分布,常伴刺痛、蚁走感,夜间或遇冷时更明显。2、糖尿病血管病变:高血糖使手部血管狭窄硬化,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局部组织缺氧,除了麻木还会有手部发凉、指尖苍白,按压指甲后回血变慢的表现。3、糖尿病手僵综合征:长期高血糖会让手部肌肉、筋膜纤维化,晨起时手指僵硬有“冻结感”,双手合十时掌心间隙增大,严重时会影响手部活动。4、其他叠加问题: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腕管综合征,拇指、食指麻木明显,夜间加重;若同时有颈肩酸痛,可能是颈椎病压迫神经,加重了手麻症状。手麻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需及时就医查神经和血管状态。日常务必严格控糖,可适当按摩手部促进循环,早干预能延缓损伤进展。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4

牟新
女性糖尿病早期有哪些信号表现?
女性糖尿病早期信号可能不典型,易与其他妇科或内分泌问题混淆,常见信号如下:1、频繁口渴多饮:因血糖高导致身体失水,会频繁感到口干,想喝水,每天饮水量远超平时,喝完仍觉口渴,同时排尿次数增多(多尿),尤其夜间起夜次数增加,影响睡眠。2、体重异常变化:部分女性早期会出现体重不明原因下降,即使饮食正常甚至增多,体重仍往下掉;也有部分人因胰岛素抵抗,出现体重增加,尤其腹部肥胖,腰围变粗。3、妇科问题反复:高血糖会改变阴道环境,导致霉菌感染(如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用药后缓解但易复发,还可能伴随月经不调、痛经加重。4、疲劳乏力明显:即使没有熬夜、劳累,也总觉得身体疲惫,做简单家务都没力气,休息后仍无法缓解,这是因血糖无法被细胞利用,身体缺乏能量导致的,是早期常见信号。5、皮肤问题多发:皮肤容易干燥、瘙痒,尤其四肢、外阴部位;还可能出现反复的毛囊炎、疖肿,伤口愈合慢,即使小伤口也容易感染、化脓,长时间不结痂。女性若出现上述信号,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需及时查血糖(空腹 + 餐后),早期发现并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日常需注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4

牟新
糖尿病开始恶化会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恶化多因血糖长期失控引发并发症,表现为典型症状加重与器官损伤信号,具体如下:1、基础症状加剧:口渴、多尿明显加重,每日饮水量超 3000 毫升,夜尿超 3 次;未刻意减肥却每月体重降 5 公斤以上,伴持续乏力、精神萎靡。2、血糖波动异常:空腹血糖持续超 7mmol/L,餐后血糖常高于 10mmol/L,且用药后仍反复波动,说明胰岛素功能明显下降。3、器官损伤信号:视力突然模糊、眼前出现黑点,是视网膜病变的表现;手脚末端麻木、刺痛,呈 “手套袜套样” 分布,提示神经病变。4、感染与愈合问题:皮肤反复长疖肿、尿路感染频繁发作,且伤口久不愈合,甚至出现足部溃烂,这是免疫力下降与血管病变的结果。5、危急并发症迹象:出现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可能是酮症酸中毒;胸闷气短、直立性头晕,需警惕心血管病变或心衰。一旦出现上述表现,需立即监测血糖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控好血糖、定期查并发症,才能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致残风险。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4

牟新
糖尿病人如何正确喝水?
糖尿病人正确喝水需 “足量、选对水、定时喝”,无特殊禁忌时别刻意限制饮水。每天饮水量建议 1500-2000 毫升,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避免含糖饮料;分次喝,如晨起、上午 10 点、下午 3 点、睡前各喝 200-300 毫升,别等口渴再喝;若出现腹泻、发热或血糖过高(如超过 16.7mmol/L),需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脱水。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人无需限水,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4

牟新
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正确注射和护理能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注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部位选择与轮换优先选择腹部(吸收最快最稳定)、大腿外侧、上臂外侧三角肌,每次注射需轮换部位(同一部位间距 2 厘米以上),避免长期在同一处注射导致脂肪增生或萎缩,影响吸收。2、注射前准备注射前需洗手,核对胰岛素类型(如短效、长效)、剂量和有效期,若胰岛素冷藏保存,需提前取出回温至室温(约 30 分钟),避免注射时刺激皮肤。3、正确注射操作用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酒精干后再注射;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垂直(或按说明书要求角度),推注完毕后停留 10-15 秒再拔针,避免药液漏出,拔针后无需按压(除非有出血)。4、注射后护理与监测注射后及时丢弃针头(不可重复使用,避免感染和针头堵塞);定期监测血糖(空腹、餐后),根据血糖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若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需及时补充糖分。需严格遵医嘱注射,若对注射操作不熟悉,可咨询医护人员,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3

牟新
检测出血糖值为6.5mmol/L 算高吗?
检测出血糖值为 6.5mmol/L 是否算高,需看检测的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不同时段血糖标准不同。若检测的是空腹血糖(至少禁食 8 小时后测量),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 3.9-6.1mmol/L,6.1-6.9mmol/L 为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前期),≥7.0mmol/L 为糖尿病,因此空腹血糖 6.5mmol/L 属于空腹血糖受损,算偏高,提示身体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未来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若检测的是餐后 2 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量),正常餐后 2 小时血糖<7.8mmol/L,7.8-11.1mmol/L 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11.1mmol/L 为糖尿病,因此餐后 2 小时血糖 6.5mmol/L 属于正常范围,不算高,无需过度担心。若检测的是随机血糖(任意时间测量),正常随机血糖<11.1mmol/L,6.5mmol/L 也属于正常范围;但需注意,随机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最好结合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综合判断。发现血糖 6.5mmol/L 后,若为空腹血糖,建议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明确是否存在糖耐量异常,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重),定期监测血糖(每 3-6 个月一次),预防发展为糖尿病;若为餐后或随机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即可,定期常规体检监测血糖。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3

牟新
糖尿病肾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显现,常见表现如下:🫧 蛋白尿: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尿中白蛋白排泄率30-300毫克/天),尿液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晚期可发展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克/天),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 水肿:初期多见于眼睑、脚踝,晨起明显;随着低蛋白血症加重,水肿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导致活动受限。📈 高血压:约60%-80%患者合并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水钠潴留有关,表现为头痛、头晕,长期未控制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肾功能减退:晚期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需早筛早治,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2

牟新
糖尿病肾病诊断要依据哪些标准?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多项检查综合判断,核心标准如下:📋 糖尿病病史:长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5年以上,2型糖尿病确诊时)是重要前提,若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更高。🧪 尿蛋白检测: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mg/g),持续6个月以上可确诊;晚期发展为大量蛋白尿(>300mg/g),可能伴随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是关键指标,当GFR<60mL/min/1.73m²且持续3个月以上,提示肾功能受损。🔬 病理活检:肾穿刺活检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等特征性改变,是确诊的“金标准”,但通常用于疑难病例或需明确病理类型时。糖尿病患者需每年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可延缓病情进展,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肾衰竭风险。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22

牟新
左甲状腺素钠片,治啥病?
左甲状腺素钠片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导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而左甲状腺素钠片能补充人体缺乏的甲状腺激素,改善甲减症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常用此药。有些新生儿出生时甲状腺发育不良或存在缺陷,无法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生长。及时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可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避免严重后果。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也需长期服用该药。手术切除甲状腺后,人体自身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不仅能补充激素,还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癌复发的风险。不过,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3

牟新
痛风找上门,这些原因要知道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发作时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高尿酸血症是“元凶”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分解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当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减少时,血液中尿酸浓度就会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过多的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痛风发作。二、饮食因素“推波助澜”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心等)、海鲜(虾、蟹、贝类等)、肉汤等,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同时,饮酒也是重要诱因,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尤其是啤酒,本身嘌呤含量也不低,双重作用下更容易诱发痛风。三、遗传因素不可忽视痛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痛风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痛风的风险会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相关酶的缺陷有关,影响了尿酸的正常代谢。四、疾病与药物影响一些疾病如肾脏疾病,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在化疗或放疗过程中,细胞大量破坏,也会使尿酸生成骤增。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会干扰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风发作几率。五、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身体代谢功能紊乱,影响尿酸的排泄和生成平衡,进而诱发痛风。了解痛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从多方面进行预防,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保持身体健康。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5/9/3